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价格优势不再,进口牛奶中国市场日子不好过-世界看热讯

2023-04-26 05:45:45来源:贝壳财经  

在中国市场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的进口牛奶,正伴随成本上涨而失去竞争优势。

“进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日前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受海外供应链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其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占我国进口牛奶市场份额第一的德亚牛奶收入减少6.22%。其背后的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包装牛奶进口量呈双位数下降,2023年1月—2月进口量几近腰斩,货值同比减少35.1%。


(资料图片)

据进口牛奶贸易商和渠道商分析,以往进口牛奶相较国产牛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性价比。如今伴随海外供应链、能源、运费等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内奶源及乳品价格的下降,部分牛奶进口商处于亏损或业务暂停状态,进口牛奶在国内渠道的价格优势已被国产鲜奶和纯牛奶取代,何时恢复元气尚是未知数。

进口量持续下降

进口牛奶在中国市场风向转变,从品渥食品业绩下滑中可见一斑。

2020年9月上市的品渥食品被称为“进口食品第一股”,旗下德亚牛奶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七成以上,更凭借21%的份额在中国进口牛奶市场中稳坐第一宝座。然而自2021年起,品渥食品依存的海外供应链体系成本上升,公司净利润遭遇两连降。

2021年受疫情影响,品渥食品出现了国外采购成本上升、海运费用上升、运力不稳定等诸多困难。部分产品延迟到货30天以上,一度造成产品无法正常按时供应国内市场。品渥食品调整订单计划,协调运力,加快产品研发和上游供应链建设等来化解危机,但在营收上涨9.84%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下跌29.72%至9546.97万元。

最新财报显示,品渥食品2022年海外供应链情况进一步恶化。境外上游原材料供应链短缺,叠加国际局势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提高了供应商成本,继而导致品渥食品采购成本上升,压缩了公司利润空间。此外,国内终端需求下降,部分区域因特殊原因增加了物流配送难度和运输成本。种种因素导致品渥食品2022年营收下降6.78%至15.39亿元,净利润下降88.26%至1120.38万元,创2017年以来最低值。其中,德亚牛奶收入12.02亿元,同比减少6.22%。

除品渥食品外,新西兰乳企恒天然在华业绩表现也有所下降。2022财年,由于原奶成本上涨影响,恒天然大中华区的利润率被餐饮服务和消费品业务的利润率下降所抵消。2023上半财年,恒天然大中华区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15亿新西兰元,下降1%。其中,餐饮服务业务业绩依然坚挺,但由于安怡品牌减值等因素影响,消费品业务表现有所下滑。

品渥食品业绩下滑仅是进口牛奶的一个缩影。2023年1月发布的中国奶业贸易月报显示,2022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27.19万吨,同比减少17.1%。其中,包装牛奶进口72.19万吨,同比减少27.5%;进口金额6.66亿美元,同比减少23.1%。

另据奶业上游杂志《荷斯坦》统计,2023年1月—2月,我国进口包装牛奶8.04万吨,同比减少46.5%;货值0.85亿美元,同比减少35.1%。其中,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为我国三大进口包装牛奶来源地,1月—2月分别从其进口3.95万吨、2.99万吨、1.04万吨,降幅分别为55.8%、16.5%、55.3%。

价格优势不再

与如今的境遇相比,进口牛奶在我国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9年,我国液态奶进口量从19.48万吨增长至92.4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29.62%;进口额从27455.3万美元增至115990.83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15%。至2021年,我国液态奶进口量为129.6万吨,同比增长20.9%。

从事进口乳品贸易的骆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国外奶源成本较低等因素,以往进口牛奶相较国产牛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售价上,如今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比如波兰是中国超高温灭菌奶的一个主要供应国,去年因国际局势等因素,生产成本上升,同时中国奶价显著下降,因此波兰牛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变弱,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大概如此。”

在南美一家乳品公司从事对华贸易的田女士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去年以来进口牛奶供应链、能源、运费成本都在上涨,而国内奶源过剩造成本土奶价下降,因此进口包装牛奶失去了竞争力。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在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双双下降的背景下,进口包装牛奶的价格同比增长6.1%至923美元/吨。2023年1月—2月,进口包装牛奶的到岸价为1058美元/吨,同比增长21.2%。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供应链成本上涨已直接影响到进口牛奶贸易商和渠道商的运营情况。据骆先生掌握的数据,去年以来,进口超高温灭菌乳(纯牛奶)的成本大致上涨了15%。成本上涨前,进口牛奶的利润在3%—5%,其中烘焙用大宗原料奶利润较薄,零售用包装牛奶利润尚可。“成本上涨后,进口商几乎没有利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做烘焙奶的进口商基本都停了。”

“我们销售的进口牛奶主要是德亚、德运的1升装和200毫升6联包产品,主打家庭使用场景。从去年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开始,进口常温牛奶的成本不断上涨,现在已经没有性价比了。”在某生鲜连锁超市从事牛奶采购的李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1升装进口牛奶的售价在11.9元—12.9元,促销价为9.9元,如今促销价已上调至10.9元。“我们销售的一款同规格的国产巴氏鲜奶,正常售价就是10.9元。另一款200毫升×24瓶规格的国产纯牛奶,售价49.9元,折算下来比进口牛奶价格更低。”

另一家连锁商超负责人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从大趋势来看,进口牛奶整体受供应链影响销售呈下降趋势,国产牛奶销量呈上升趋势,“现在用户更看重新鲜度,国产巴氏奶更受欢迎。进口奶由于成本影响价格走高,如果是相同营养结构,国产奶的价格更有优势。”

颓势持续多久?

进口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将会持续多久?骆先生认为,这一趋势的长短取决于国内外的养殖成本。“长久来看,中国养牛成本高于国外。目前情况是,过去几年国内奶牛养殖发展速度快于加工和消费者需求,多出来的奶源做成纯牛奶比直接喷粉利润好一些,因此造成国产奶量大且价格有所回落,削弱了进口奶的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鲜乳产量为3932万吨,同比增加6.8%;奶牛主产区生鲜乳12月平均价格为4.12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下降4.3%。2023年1月,有多地奶协、奶农反映原料奶相对过剩,乳企喷粉比例超过20%。今年4月第2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94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下跌5.7%。

《荷斯坦》杂志主编豆明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过去两年全国掀起牧场建设热潮,但并未出现奶源过剩问题。据他掌握的数据,2020年、2021年我国牛奶产量增幅均在7%左右,由于消费旺盛,奶价相对坚挺。2022年,我国进口乳品量下降约20%,原料奶产量增长8%左右,增幅与上两年基本持平,但消费市场出现疲软,全国性奶价下降,部分地区奶源过剩问题已经显现。

乳业专家宋亮预计,海运成本和原料成本有望下降,预计今年进口牛奶将呈现量增价减的趋势,但难以恢复到2021年水平。“进口牛奶是国内牛奶消费的重要补充,有固定消费人群,只要价格恢复到以前水平,还是会有人买。”

为应对海外供应链的波动,目前品渥食品、恒天然、明治乳业等均在加强供应链建设。2021年,品渥食品完成对德国品渥好沃德公司50%股权的收购,进一步对上游供应链进行控制。品渥食品还在上海松江自建奶酪工厂,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并称国际供应链风险或加剧,将进一步加大国内供应链的开发。日本明治食品2022年对中国集团业务划分为牛奶与酸奶、雪糕、巧克力、运动类营养食品四大板块,总投资近45亿元在天津、广州建造牛奶及酸奶新工厂。恒天然则表示,未来会有更多奶粉产品在中国工厂研发、生产。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刘军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