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先旱后涝,京津冀暴雨下的河北玉米田正经受考验

2023-08-02 20:19:05来源:腾讯网  

2023年8月2日,京津冀暴雨引发的洪涝仍在继续。7月31日,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流量达到此前2012年“7·21”特大暴雨时三倍,房山区、门头沟区及大石河下游琉璃河所汇入的河北省涿州受灾严重。


(相关资料图)

京津冀暴雨所涉及的华北平原为我国重要夏玉米主产区,玉米也是河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但在今年厄尔尼诺导致的极端天气影响下,涿州玉米田经历过上半年的干旱之后目前又遭遇水淹。

涿州市义民玉米研究所位于开发区沿鲁村,主要业务为玉米育种及种子销售,共流转120亩玉米田主要用于培育花青素玉米。经营者王女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其中20亩地位于码头,因临近河道已经“全军覆没”。其余的地位于沿鲁村,前天的时候人还可以进到地里,但从昨天下午开始已经过不去了。

通常情况下,水涝超过3天可致玉米死亡,因为人无法前往查看情况,目前难以评估损失情况。而在此次暴雨之前,河北地区还经历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受高温影响,玉米散粉少或者不散粉造成籽粒减少。王女士家也浇过几次水,“但根本不管用”。

王女士称,目前村里的水位约在1米以上,但因沿鲁村本身位于附近的高地,目前人员尚无法转移。洪水所经之处易导致停水停电,王女士近期身处外地工作没有被困,但今天早上7点和家里通过电话后,目前家人处于失联状态。两天之前,她22岁的儿子前往参与救援,尚未取得联系。

涿州市的水量是从7月31日开始明显上涨的,也快到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河北农开玉米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者刘先生,主要经营玉米芯二次加工生意,采用回收保定当地脱粒之后的玉米芯制成种蘑菇基料。他告诉记者,对于水先抵达的村庄来说,村民其实是来不及做准备的,“人们眼看着外面有水了,等收拾完要出门,就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往上走了,时间太快了”。

根据他的观察,玉米和小麦为涿州主要农业作物,此次洪水将导致河道两旁一些玉米田绝收,“泡了这几天,水撤了以后就倒(伏)了,按照现在的成本如果再采用人工去采收,基本上就是没有收益”。

尽管如此,根据刘先生的描述,涿州并非玉米产量大区。此次暴雨对受灾农民较大,但所涉及的玉米减产与全国玉米产量及进口玉米量相比其实并不容易有明显体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度我国玉米总消费量2.91亿吨,2022/23年我国玉米进口量约为2000万吨。2022年黄淮海春夏玉米区8562万吨,涿州所在的保定市2022年粮食总产量为418.99万吨,截至发稿尚未得到上年涿州玉米产量统计数据。

涿州市明智玉米专业合作社经流转目前共有不到200亩玉米地,也几乎全部遭遇大水。据合作社工作人员透露,当地水淹最严重的地方,水已经接近没过玉米樱子了,最浅的地方也接近一米。

积水形成以后,除非水势自然快速下落,不然农民是很难有办法补救的。“四周都是水,没有地方排涝,只能看着玉米被淹,”该工作人员介绍称。

在谈及此次洪涝造成的损失时,他表示:“水位目前仍在缓慢上涨,还不清楚最终的情况,但农民没有别的收入。”

北京房山区也遭遇类似情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位于房山区的育种基地受水淹影响,研究用玉米材料遭遇减产,但好在基地工作人员得以及时撤离。

工作人员表示,灾后将视情况对倒伏玉米进行扶起,不过目前无法返回基地查看具体损失。

界面新闻记者今日致电河北农业农村厅询问灾情救援安排及减产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尚不方便透露。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