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A股42家上市行上涨迎开门红,今年什么是决定银行股的重要因素_焦点观察

2023-01-05 10:24:10来源:贝壳财经  

新年伊始,银行股便迎来了“开门红”。截至1月4日收盘,A股42家上市银行均收涨,领涨市场。其中,无锡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江阴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价均收涨超过3%。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股本轮上涨利好因素较多。今日市场有传闻称,优质房企或再迎金融政策利好。同时,疫后经济复苏亦有助于2023年银行经营业绩提升。近期多家银行还陆续公布了去年股东、高管稳定股价的“战绩”。

“展望2023年,经济有望复苏,支撑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银行板块行情主要取决于市场对经济的预期,经济小幅复苏将驱动板块估值修复。当前,银行板块PB(平均市净率)估值及机构持仓比例均处于历史低位,估值修复空间大。


【资料图】

真金白银稳定股价去年11家银行共豪掷超2亿

2022年银行股价走势持续疲弱,稳定股价成了银行高管、股东的必修课,用真金白银稳定自家银行股价。而每场银行发布会上,银行家们都会为自家银行股价“摇旗呐喊”,“银行股的价格是被低估”成了业内分析一贯的“口头禅”。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有11家银行发布了稳定股价的相关措施。根据各家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已完成相关方案的8家银行股东、高管共豪掷超过2亿元稳定股价,其中厦门银行、邮储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4家银行累计增持金额超过千万。而目前未完成的3家银行中,上海农商行曾在11月9日发布公告称,相关股东的累积增持金额已达到近4000万。

而兴业银行则在去年初,发动各级骨干、家属购进自家股票。根据公告显示,1月13日至2月18日,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子公司、分行及总行部门负责人(包括其配偶、子女)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自愿买入该行股票1693.2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20.36元至23.08元。按此计算,兴业银行此次增持金额约在3.45亿到3.91亿元之间。

实际上,银行不断增持自家股票,主要发生在去年上半年。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银行股上半年表现不佳,当时正值银行股低点,市场对银行股又普遍看好,购入自家股票可以向市场传递看好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进一步稳定和提升股价。但去年后两个月由于市场逐渐回暖,则再无银行跟进稳定股价。

房地产市场企稳助力银行股信心恢复

银行股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自去年四季度至今的这轮银行股总体向好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融资政策暖风频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1月4日银行股集体上涨,也与地产股有关。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收盘,房地产与金融大幅领涨,新华联、三湘印象、新城控股等房地产企业涨停,中南建设、华发股份、滨江集团等涨幅均超过7%。有机构人士表示,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市场托底和房企纾困政策的持续演绎。

“历史上,银行股与地产股走势相关系数大致在0.6到0.7之间。但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一相关性直线上升。”据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测算,去年11月以来,地产股与银行股共振效应明显,近乎同涨同跌,相关系数高达0.98。

从去年11月份以来,监管部门从供需两端针对房地产出台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央行、银保监会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举措,并推出了支持房地产融资的“三支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托起了银行股和房地产股的走势。

“随着房地产融资政策三箭齐发,需求政策亦明显放松,地产销售或将小幅好转。”廖志明表示,优质股份行房企融资占比相对较高,能够明显受益于房地产政策放松。

王一峰则认为,地产领域融资非理性收缩态势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根治房地产市场风险、推动信用需求回升的落脚点不仅在于供给端,更需要从需求侧同步发力。未来,需求端刺激政策具有确定性、持续性和渐进性,后续涉及“四限”、首付比例、二套认定等增量政策有望进一步出台,不排除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有放松空间,存量按揭利率存在下调可能。

“2023年地产仍是决定银行股的重要因素。”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认为,房地产的需求端将在今年进入新的周期,房地产需求端的修复,不仅要看地产政策,还要看经济政策,背后是购房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疫后复苏成今年银行发展关键词

展望2023年,多家分析机构认为,疫后复苏是今年银行业发展的主线,这将带动银行整体经营出现“亲周期”反应,银行经营的“量”“价”“险”多重要素方面,从而使得银行业经营具有稳定基础。

戴志锋预计,疫后经济复苏景气回升拉动信贷转暖,预计2023年新增贷款规模维持在22万亿-23万亿,增速10.3%-10.8%。多数银行在今年将把信贷的增量规划预计初步按照不低于2022年水平进行安排,但不排除进入“疫后复苏”实质阶段后出现信贷脉冲。

而从信贷结构看,王一峰表示,强基建、增制造、稳地产、促消费、扩小微、拓绿金是主线。居民端消费类信用增长系统性好于2022年。他预计,2023年基建仍是信贷投放“压舱石”,基建中长期贷款增量或达4.6万亿,增速升至14%左右。普惠小微贷款将“量增、价稳”,增速约为25%左右;绿色贷款新增规模或达7.5万亿,维持30%以上高增。

在资产质量方面,廖志明预计,随着房地产政策大幅放松,房企违约风险或将下降,这亦将让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信用成本亦将延续小幅下行趋势。

此外,中银研究亦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回升,企业经营情况将逐步改善,银行业资产质量防控压力将继续减小,有望进一步降低拨备计提,在释放盈利的同时增加信贷投放,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涨,不良贷款率延续下行趋势。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标签: 资产质量 兴业银行 房地产市场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