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春节前夕迎来理财季 你的钱包安排好了吗?今年如何配置资产?

2023-01-21 05:38:18来源:贝壳财经  

春节将至,理财公司纷纷奉上“春节专享”版的理财产品。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新春的产品多以“稳”字当头,不少理财公司推出的产品类型多是以摊余成本法估值,如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的固收类产品。而短期持有产品、定开产品则多采用低波动的策略。

“现在债券市场已经企稳回升,但市场对于理财产品去年净值波动仍然心有余悸。”有银行财富管理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理财公司和银行主要推送稳健类的理财产品,有助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投资的信心恢复。

赚钱、发红包两不误,现金管理类产品成春节专享重点


【资料图】

春节长假即将到来,各类市场也即将休市。不过,账户里的钱如何能够继续生钱呢?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当前已有包括工银理财、中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等多个理财公司,推出了针对春节专项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成重点。

部分理财公司表示,在规定时间内买入相关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春节期间也可享受收益。

渝农商理财日前针对新春理财,推出了“渝快宝”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并承诺春节期间均可享受收益。平安理财亦称,在规定时间前购买相关新春产品,春节长假期间资金不会闲置。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春节期间使用现金,部分银行理财公司还为发红包开通了“快捷通道”。

平安理财称,该公司推出的灵活宝产品、天天成长C等现金管理类产品无须手动赎回,即可直接消费支付,过年期间还可直接发放红包。其中,灵活宝产品每日最高可快速赎回额度为10万元,天天成长C每日快赎额度为1万元。而南银理财推出的日日系列产品,在春节期间亦支持快赎功能,每个投资者每天每个产品、每个销售渠道均有最高1万元快赎额度。

“每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都是春节专项的主角。”有银行财富管理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灵活度较高,相对更适合春节期间理财。

风险低、波动少兼备稳健策略产品成新宠

如果错过了春节前理财市场的福利产品怎么办?多家理财公司还推出了多款低波动理财产品,销售期贯穿整个假期。其中包括了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产品,也有部分以稳健投资策略为主的最短持盈类产品,风险评级以PR1(低风险)-PR2(中低风险)为主。

中邮理财自1月17日起,发售多款新春专属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3.55%到4.25%不等。产品策略均以稳健为主,部分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同时选择优质固收资产打底。但期限普遍在200天以上。

杭银理财亦推出了多款在春节长假期间销售的“稳利低波”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最短9个月,最长可达737天。杭银理财称,产品的到期日就是其底层投资债券持有到期日,这能够稳定获取债券的票息收益,有望维持产品净值更加稳定,受到市场影响概率较低。同时,这些产品均以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

据了解,摊余成本法估值是把符合使用条件的资产持有到期收益平均摊到每一天的估值计量方式,所以净值曲线相对平滑,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产品整体的抗波动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工银理财针对新春理财还推出了多款底层资产主要投向同业存单及存款的产品,以此来降低市场风险,严控波动回撤。

存续规模下降2万亿2023年理财市场会好吗?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理财市场来说并不平凡。刚刚完成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便迎来了年初权益市场、年尾债券市场的两场波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首次出现了大面积回撤。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有所下降。

“当前理财公司的新年专项产品以稳健产品为主,是因为投资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复。”某股份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过去一年,他所管理的理财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存款类产品规模则上升了30%。

另据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6.65万亿元,与2022年三季度末相比,存续规模下降超2万亿元,并回落至2022年一季度水平。

不过,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随着更多事件冲击过后,投资者真实风险偏好回归,可能会促使未来产品线上作出更清晰划分,逐步重塑行业新的打法和面貌。2023年1-2月份有望看到银行理财规模回升。

普益标准亦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逐步提升以及资本市场整体转暖,将推动银行理财规模稳步上涨,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有望成为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经济大概率复苏2023年应如何资产配置?

面向2023年,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多家银行给出了建议。

招商银行在《致客户一封信》中指出,随着稳增长政策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基本面有望沿着修复的方向前行,但不确定性亦增加了反复的可能性。因此,该行建议,大类资产的天平逐渐向权益倾斜,资产配置再平衡是当前较好的选择。招行建议,投资者对于权益资产的时间和空间要多一分耐心,同时维持权益结构均衡,以应万变。

另有机构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复苏,中长期信贷预计会加速向上,企业盈利也会明显改善,这是支撑市场持续走强的核心逻辑。该机构预计,A股大概率已确认见底,并且行情持续性强于2022年5-6月份,港股的长期配置价值亦逐渐显现。

此外,在债券方面,中信银行认为,境内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后,债券利率上行风险已经有限,当前静态收益率开始具有不错的安全边际,可逐步增配短债资产。不过,稳增长政策仍在加码,经济复苏预期渐浓,中长端的债券利率预计还有上行空间,现阶段建议适度减配中长期债券资产。

编辑陈莉校对卢茜

标签: 银行理财 摊余成本 现金管理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