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正文

初夏时节这4种疾病高发 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2023-06-01 22:28:18来源:半岛晨报  

初夏时节这4种疾病高发 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6月进入初夏,我市气温明显升高,进入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时,蜱虫的活跃期也已临近。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重点防控新冠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还应注意防范蜱虫叮咬,以降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生风险。

新冠感染

2023年5月5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间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将进一步恢复,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也将恢复至疫情前,由于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不排除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存在反弹的可能性。


(资料图)

在我国,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以及既往已感染人群体内抗体水平的下降,康复居民重复感染的可能性不断上升。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建议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继续做好呼吸道防护。

■预防小贴士

规范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新冠感染聚集性疫情时,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应佩戴口罩。

勤洗手。特别是在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快递后,要洗手。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用过的纸巾不要乱丢。

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遵守社交安全距离。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等人群聚集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适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在没有接种禁忌证的情况下要按程序完成接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的接触传播。每年6-9月为我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7-8月为流行高峰。

临床上,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

如果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出现了以下情况,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①持续高热不退;②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

■预防小贴士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海鲜类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煮透后再食用。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5.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经常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奶嘴等入口物品。

7.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预防小贴士

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不喝生水,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洗涤干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类、螃蟹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有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人被蜱虫(俗称“草吧唧”“牛吧唧”等)叮咬可能感染新布尼亚病毒,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市的5月-10月自然环境适宜蜱虫生长繁殖,也是该病的高发期。

在感染病毒后,病人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可达40℃以上,有时发热可持续10天以上,并会出现头晕、头痛、全身瘀点瘀斑、浑身无力、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预防小贴士

1.进入草地、树林尽量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衣物最好穿浅色,便于及时发现附着的蜱虫。

2.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中坐卧,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

3.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注意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4.回家后检查身体和衣物,清理可能附着的蜱虫。

5.被蜱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虫头慢慢施压将其拉出。

6.移除蜱虫后,需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7.蜱虫也会聚集在牛、羊、猫、狗、老鼠的身上,接触这些动物时,也要注意不被动物身上的蜱咬伤。

8.一个月内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